許多振子,包含人類的聲音、受拉的小提琴弦、或仙王星座的變光星,或多或少都有週期性,也因此可被分解為諧波。
大部分的擺盪物,如彈動的吉他弦、打動的鼓或敲動的鐘、不同頻率的自然振盪,都可產生泛音,即使擺盪物為細長的物體,如吉他弦,小喇叭或樂鐘,產生的泛音仍是基頻的整數倍,因此這些樂器可以模仿唱歌的聲音,並且結合為音樂,至於非基頻整數倍的泛音則稱為非諧音,通常聽起來不悅耳。
一般人的耳朵,通常不會把諧音分成多個音符,而認為它是一個合音,在音樂裡,非基頻整數倍的泛音就是非諧音,不完全諧音的非諧音稱為部分諧音,鐘比大部分的樂器有更明顯的部分諧音特質,古老的鈴則以可發出獨特的多諧音泛音著名。
在音樂裡,泛音和諧音有著密切的關係,常被當作同義詞,但也常被混淆,以下為泛音與諧音的稱呼法:
使用很多樂器時,不需要彈奏基音也能演奏出較高的諧音,簡單情況下(如:錄音)能使基音直接提高八度;然而在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很多其他的音調變化需要獲得更多的輔助,如某些情況下需要改變基音的音色,如管樂器裡常用來得到較高音的方式,稱為過吹。延伸音樂多方面的技術也可以創造出諧波,弦樂器可創造出演奏者認為的純諧音,有著神秘的特質,也有著很高的音調。諧音也可用於調音,如:輕撥大提琴第一弦的二分之一處與第二弦的三分之一處會產生相同的音調。
諧音也可被視為聲調系統的基音,作曲家Arnold Dreyblatt,可以變化他特別的拉琴技巧,創造出不同的諧音;作曲家Lawrence Ball 用諧音的概念創造出數位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