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個體原本是很簡單的,它經由經歷不同的波段與頻率之後,有意識的決定選擇下一個步奏。經過很多很多的經歷之後,這個意識體能夠創造更多的決定,而不同的決定又創造更多的經驗· · · 這些步奏反復的發生,靈魂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有更強烈的意識,也越來越有興趣經驗更多的經驗。意識在無實體的經驗,創造了有實體的經驗,經過不同層面(層次)的實體經驗,創造出更復雜的經驗。
這是宇宙發生的濃縮版,大致上是如此,只是極度的簡化了。
當這些層面演變地越來越精密,開始有了類同性及組織性。以比較明顯的類同性及組織性來區別,我們現在稱之為“密度層次”,也是一般人常說的“次元”。以“密度層次”這個字來形容是對這些類同性比較貼切的。“次元”這個字比較抽象,也容易造成誤解。
我們可以把目前的宇宙劃分為九個“密度層次”。每一個密度層次的意識個體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生命目的,及不同的情感反應。剛開始時,意識個體的情感是很單純的。在經歷了單純之後,靈魂選擇了創造更多細膩的情感。人類目前所處的是第三密度層次,情感上是在所有密度層次中最復雜的,這也是靈魂經過億萬次選擇的結果。在靈魂當過人類,並且經歷過所有當人類能經歷的經驗之後,做過各種不同的決定之後,我們會回歸本性,也就是回到那一大團的意識裏· · · 只是這一次,我們不是那一大團,我們是有個體本質的合一意識。這很多人稱之為“神性”(God Self),或“基督意識”(Christ Consciousness), 或是 “合一” (Oneness)。
摘自:《宇宙說啥?》
資料來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