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清平、中道的心靈生活
佛陀傳記中,有一段極具啟發性的故事。相傳悉達多太子為悟得正法,捨棄宮廷奢華享樂的生活,轉而隱居山林,每日僅食一麻一麥,以極度刻苦的方式修行。
過程中,他深感物欲熾盛、縱情聲色固然不利修持,但違反生理、傷害軀體的苦行,同樣無益於證悟;唯有捨棄苦樂兩邊的極端,過「中道」的生活,方能悟道解脫。
有此體悟後,悉達多結束苦行走出樹林,想到附近的尼連禪河洗淨塵垢,卻因饑餓過度不支倒地。幸好一旁的牧羊女供給羊乳,虛弱的悉達多才恢復體力,跋涉到對岸伽耶山的菩提樹下端坐修行,終於在七日後開悟正法,成為宇宙大覺者——佛陀。
佛陀成道的故事,說明了唯有不苦不樂、兼顧身心平衡,才能成就法身慧命;過度刻苦與過度享樂,都會是生命覺悟的障礙。
現代人的危機在於過度享樂。
近來全球遭逢金融危機,經濟普遍不景氣,大多數國人已經自發性的節衣縮食,開始克制享樂的欲望,甚至可能因生活條件大不如前而發愁。
然而我們亦可如是善解:經濟發展停滯,消費需求減少,生產開發趨緩,正是減少碳排放,讓地球喘息的大好良機。人們在不得不節制消費的情況下,正可開拓歸於「中道」的心靈生活。
如證嚴上人提出「清平致福」的主張,鼓勵人人在生活上做到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少一點奢侈、多一些平淡,寡欲自然輕安自在。
資料來源:
《慈濟月刊第 504 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