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全體」就是儘量選取可以「整個都吃」的食物,並且整個都吃下去。例如蔬菜選擇蘿蔔,不只吃皮,連葉子都要吃下去。如果選擇菠菜,則要連根洗淨吃掉。例如米或麥,米吃全米,麥吃全麥。例如吃魚,則選擇沙丁魚、小蝦米,從頭到尾,包括殼和骨頭都吃。
伊藤醫生說:「我們為了維持生命而吃東西,食物是我們生命的動力,食物本身也有自己的生命力。各個生命力都保持整體平衡,所以不能整個都吃的食物,等於生命力有所欠缺。」
在西歐諸國,傳統肉食系的飲食所引起的病症,已經成為嚴重的問題。肉食無法實施『全吃』,牛豬不能整隻都吃,所以難免偏於『部分吃』。這種日常飲食狀態,很有可能積久成病。
「身土不二」則是隨著季節變換,吃自己所住的,與自己氣息相通的土地所生產的食物。
例如春天吃桃李,夏季吃西瓜,秋天吃梨子,冬天吃棗子。如果不符合節氣,倒過來吃,不只對身體無益,反而有害。
例如南方熱帶的人,儘量少吃北方寒帶生產的蔬果。因為南方之所以有南方的瓜果,是合乎自然的,理所當然,吃身邊自然生出的蔬果,就會得到順天應人的生之力量,反之,生命力就會衰弱。
伊藤以香蕉為例:「南方酷熱地帶的人,要多吃能夠消暑,冷卻太陽曝晒的食物。香蕉生長於南國,且有強烈的陰性,是一種能夠冷卻身體的食物。日本人愛吃香蕉,實施節食的人,往往兩根香蕉作早餐,這樣的吃法冷卻作用過強,有害身體。」
漢方醫學的養生法,是徹底利用自然恩惠的最佳方法,其基本態度是珍惜身體。養生的根本是順應『一物全體』、『身土不二』的原則,分辨食物的陰陽性質,進食合於身體狀況與季節的食物。
本來,吃與自己同一水土的食物,把找到的食物整個都吃下肚,是最理所當然的事,但現代世界,全年在超級市場,提供了大部分與季節無關,距離水土遙遠的食物,已經混淆了生活的習慣。加上生產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隨心所欲、隨時隨地、不分遠近,買到任何東西來吃,就不會珍惜身邊自然生產的食物。
食物愈來愈精,皮、骨、根、莖、葉等等,大部分被丟棄,正是棄珍寶而留糟粕,生命力就在不知不覺中衰退。
難怪伊藤醫生會慨歎:「奇怪的是,在現代,適時享用季節的食物,不逆自然、不違環境的『當然』的生活,卻漸漸的變成了奢侈!
伊藤真愚醫師的觀點,使我想到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吃蔬果,都是連根、連皮的吃。青菜捨不得丟菜根,一直到現在,我都覺得連根炒的菠菜最為美味,紅色的菠菜根在綠葉中非常可看,可以促進食慾。
西瓜吃完了,西瓜皮洗乾淨,可以做一道美味的沙拉。若與蘿葡同醃,最為美味可口,綠白相間,十分美麗。冬瓜湯要連皮連子去燉,才會好喝。滷苦瓜和菜心,也要連皮連子,味道更醇美。 魚與肉更不用說了,幾乎是無可丟棄的部分。
回想起來,那樣的「一物全體」,不只是愛物惜物,也是先人留下的智慧生活。
「身土不二」更是毫無疑義了,從前完全沒有進口的食物,我們的食物當然是隨著季節,取自身邊了。夏天大啖荔枝和西瓜,冬天猛吃橘子和棗子,一切不都是那麼自然嗎?
「身土不二」更是毫無疑義了,從前完全沒有進口的食物,我們的食物當然是隨著季節,取自身邊了。夏天大啖荔枝和西瓜,冬天猛吃橘子和棗子,一切不都是那麼自然嗎?
「一物全體」與「身土不二」就合乎於當下的精神,全然的、整體的、隨緣的、不分別的生活,原來是最健康最圓滿的生活。
想起蘇東坡在海南島吃隨手摘取的荔枝,和楊貴妃在京城吃白馬快急送來的荔枝,同樣的荔枝,我更嚮往的是竹杖、芒鞋、輕勝馬,松下、烹茶、吃荔枝的境界呀!
資料來源:
林清玄《一物全體與身土不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