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2年8月3日 星期五

共振效應

共振效應是一種能量傳遞的方式,不同能量會以不同的頻率振動,此振動的能量會與其它相同頻率的對象產生「共振」而獲得能量。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一六六五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原理」(entrainment):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的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裡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鐘錘實驗,屨試不爽。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你可能會問,能量的「高」和「低」是怎麼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 我們常聽人用「能量」來形容人、物或地理環境:「此人很有能量」或「這地方能量很強,風水不錯」,可惜的是,迄至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任何「絕對」的科學標準或儀器能精確測量世上所有的能量,因此,在療癒學或靈學上,要測量能量的高或低,傳統上都是靠測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視覺、超聽覺、超嗅覺、超味覺及超觸覺或動覺), 由於每一種能量皆有特定的脈動(亦即其振動頻率),都可以用超感官去測量,舉個用超觸覺或肌肉動覺測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場買水果,我伸手去感覺來自兩個不同農場的蘋果,A蘋果感覺上脈動慢些,B蘋果感覺上脈動快些,振動的「質」也精細些,我當然會選擇能量較「高」的B蘋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測量能量,如西方用占卜杖或占卜枝來測地下水或礦脈探測棒,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仍被廣泛使用。安慈的大哥十多年前退休後想離世獨居,在加州的天使營山區買下二十多英畝的地,這大片荒地當時沒路沒電沒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當急之務自然是找水源鑿井,他請的便是當地的「導者」(Dowser)為他找水。安慈的養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擁有大片農場,農場上十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時候跟著他合建的,他告訴我,他找水源從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占卜找水源。本書「氣輪」一章所談的擺錘測量也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用鐘錘原理發展出「寶維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統的用數據來測量並記錄物質的能量,任何東西都可測量出用數目字代表的值,其值可正可負,對生物體來說,6500單位以下是負值,對健康有害,6500為「中性」,不好不壞,若是對健康有益,必須至少在八千至一萬以上。比如說,如果將之用來測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於6500,不適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脈流經之處或正好是地球輻射線較強之處。另外,教堂鐘聲為11000,宗教廟宇為14000。

若用「寶維斯尺度」用來測量人體,在細胞層次上,癌細胞都低於6500,DNA高於6500,至於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測出的數目低於6500,感覺疲倦的正常人為6500,身體健康的人為7500,精力充沛的人為8500,有能力療癒別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靈媒能力之人至少9000,不少長期修行者所測出的能量值遠超過10000。

資料來源:http://lightweb.uho.com.tw/articles9/100/359.html#.UEt5Hqkgej8


天主教曉明女子高級中學物理科李忠義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就物理學而言,共振是指系統(通常為一線性系統)常容易隨著一些特別的頻率而產生振動,這種現象稱為共振,這些特別的頻率稱為此系統的共振頻率(resonant frequencies or resonance frequencies)。當系統處在這些共振頻率的振動時,即使微小的振動最後也可能形成大幅度的擺動。

共振發生時,系統除儲存力學能外,並將力學能轉換成兩種(或以上)不同的形式儲存,其道理如同單擺擺動過程中,動能與位能之間的轉換。然而一般而言,系統隨著擺動的過程,力學能會逐漸損失,此現象稱為阻尼現象(damping)。當阻尼很小時,系統的共振頻率幾乎等於系統自身的自然頻率(natural frequency)。其中自然頻率是指無強迫性的擺動頻率,或系統振動時能形成駐波的頻率。系統的自然頻率常常是多樣性的,而且與眾不同。

所有振動或波動都會產生共振現象,有所謂機械共振(mechanical resonance)、聽覺共振(acoustic resonance)、電磁共振(electro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電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共振可以使系統產生特定頻率的振動(如樂器原理),除此之外,共振也可以從複雜頻率組合的振動中,挑選出特定頻率的振動。

值得一提的是,物體共振時未必會發出聲音,如地震時,建築物與地震波產生共振,但我們並沒有聽到建築物發出聲音。若物體共振時發出人類聽得見的聲音,那麼我們稱之為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