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癌症並不是一條不歸路




二○○○年曾罹患非何杰金式淋巴惡性腫瘤,但不願被癌症擊倒的呂應鐘教授:


因為我認清罹患癌症並不是一條不歸路,罹患癌症的人最大的任務是要徹底原諒自己和別人,我知道抗癌能夠成功,並不是只為了減輕病痛,而是生命要獲得重生!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29日 星期一

新世紀「身心靈全然健康」醫療正道




為與宇宙信息場與意識場生物能量場與念力場物質體

所以心物合一就是達成肉體和生物能場的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宇宙信息與肉體合一的最高境界。依據此理念建構的身心靈醫學才是真正的全然醫學,必將成為新世紀醫療正道。

要達到身體健康,必須運用良水醫學、胺基酸營養、分子矯正醫學

要達到生物能場健康,必須融合經絡學說、氣血理論、生物能場

聯接宇宙信息而健康,必須融入意識論再加上「生物意識工程」及「宇宙靈性生命」,用容格「有靈魂的心理學」立基來詮釋,加上「量子醫學」印證,方能完全體會靈心身健康的意境。

廿世紀生物化學 、生物機械的醫療時代廿一世紀必然進展為量子物理、能量場的醫療時代

健康身體心靈的完整旅程,若凡事心存感恩、正面積極、傾聽心靈的指引,身體自然和諧健康

所以未來的醫療系統必須深思靈心身整合理論 ,才能夠回歸上工治未病的最高醫療境界 ,才能真正帶給人類回歸自然,擁抱健康的正道。



資料來源:
呂應鐘教授 《論建構新世紀<身心靈全然健康>醫療正道》


2013年4月28日 星期日

「意念」與我們的健康有關



意念是從大腦發出的大腦分為三部分,稱為大腦皮質大腦邊緣葉腦幹。而腦幹又由間腦中腦橋腦延髓四部分組成。間腦裡面有腦下垂體」與松果腺」,這兩個小東西是大腦中樞裡的中樞,是我們生命的掌控者

松果腺是一個大小重量約0.2克的小東西,它是分泌腦內賀爾蒙的器官,近年研究發現松果腺與養生之道有極大的關連,而且「靜心冥想」法來刺激松果腺,就可以活用右腦的潛在意識

松果腺又有調節器官之王」的稱號,它是與靈感力、透視力、心電感應等習習相關的器官。

如果我們身體能量虛弱就會生病,此時若是打開右腦,接收到宇宙能量,疾病就會治癒

意念就是打開松果腺接收宇宙能量的方法。由體驗得知人在身體虛弱時,氣很虛,就容易生病,因為氣是流通於全身的能量此能量又可分為生理能量」和宇宙能量」兩種。生理能量弱,宇宙能量可以補充之,使身體健康起來

許多人都知道靜心冥想的好處,可以去除疾病、保持健康、增進智慧,這就是心靈治療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癌症是一種訊號



癌症
呈現的不只是身體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心理和靈性」的疾病癌症會降臨到我們身上,是一種訊號表示我們必須重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和信念,徹底做改變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微量元素為營養素之王




人體內幾乎所有的營養素的生化反應,都需要礦物質的參與才能起作用,所以稱微量元素為營養素之王」。

微量元素研究之父貝瑞斯的最後忠告說:


現代人只有補充人體嚴重缺乏的微量元素,才能到達真正的營養均衡,否則營養不均,機能失衡,永遠無法健康。因為健康就是平衡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錯誤飲食之影響




以美國參議院議員麥高文為核心的小組提出的麥高文報告」,也就是美國參議院的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調查報告,提出美國一百年間飲食內容等發生的巨大變化,指名:

癌症、血管疾病、心臟病等慢性病人群增加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的飲食出現了錯誤。如果不儘快糾正錯誤的飲食問題,一個發達的國家會因為慢性病的遽增而導致衰敗。」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礦物元素的重要



美國國會參議院第二六四號官方檔案《第七十四次國會諮文:礦物元素的重要》

生病(貧瘠)的土壤代表著生病的植物、動物及人類人類生理、心理與道德的健康主要取決於食物是否能提供足夠且適當比例的礦物質

大眾沒有廣泛認知,維他命掌控人體內礦物質的使用,但缺少礦物質,維他命又將無法發揮功效。缺少維他命,生物系統尚能運用礦物質,然而缺少了礦物質,維他命就會失去作用

一個生理機能正常的身體,除了需攝取維生素、澱粉、蛋白質、醣類外,也極需要礦物質的供給才行。

依據實驗室的檢驗結果顯示,若依目前我們所自行購買的水果、蔬菜、穀物、蛋品、牛奶等食品為物件,食物中的天然礦物質因土地大量生產、濫用農藥導致地力消失,使得植物無法攝取完整的礦物質;動物因餵食人工飼料使得肉品攝取的礦物質更少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感恩心讓細胞更健康是舒緩壓力的最佳方法



一個人只要有感恩的心,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感覺到

現代人面臨著身、心、靈的均衡問題

人類在短短50年間的進步,比過去幾萬年的進步還大。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現在更已經進入“科技社會”,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快,知識也呈爆炸性增長。

過去在農業社會時,我們一個小時內只需動用幾個基本觀念。但今天在一分鐘內,我們就可能要面對許多觀念的變化,這對人在身心上的刺激是不可思議的。

因為生活的步調越來越緊湊,我們經常是生活在高壓力的環境中,如果無法舒緩壓力,長期下來就會使身心失去應有的協調

壓力累積在身心,表現出來的症狀之一就是抑鬱症情緒上的刺激會演變到對身體各部位的影響,包括內分泌、代謝、免疫、循環、消化等。抑鬱症會變成21世紀最主要的世紀病

不僅僅是成人,其實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可能面臨這個危機。

1997年杜克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天累積的壓力對我們健康的影響,遠超過偶爾一次的劇烈災變。許多壓力並非來自生命中的重大問題,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小事情的積累,或是認知與期待不符

我們要從生活習慣各方面做調整,包括飲食、水、運動、呼吸、睡眠、心情和念頭的轉變,這才是全面完整的預防醫學

在各種轉變上,心的轉變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從心出發,一個人只要有感恩的心,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感覺到

當我們總是保持感恩的念頭,用更寬闊的角度看待生命,生活中的大小危機都是可以克服的。所以首先要從心念的轉變開始。

因為壓力往往來自我們對事情的觀感,而非事情的本身我們往往不能改變生命中發生的事物,但我們可以用正面的角度來審視事情

舒緩壓力主要的方法不是去減少造成壓力的事物,而是改變我們的態度:用感恩的念頭來面對它

用“謝謝”來感恩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每天早晨眼睛一睜開,刷牙、洗臉、照鏡子時,就先對自己說“謝謝”,吃飯前停留一秒鐘說“謝謝”,到晚上睡前的最後一個念頭還是“謝謝”,也別忘了感謝自己的身體,感謝每一個細胞,常常對自己的細胞說“謝謝”,細胞會更圓滿,更健康

所以,當一個人的念頭充滿了體諒、憐憫、關懷、感恩和愛時,他的身心會是一個相當和諧的狀態,這是一個完全有益於身心的狀態,他對自己、家人、環境、社會都有不同的、全新的看法,這是一個我們想和大家分享的簡單真理。




資料來源:



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

礦物質缺乏導致疾病



得到諾貝爾化學獎與和平獎的包林博士(Dr. Linus Pauling):

你可以追朔任何疾病、任何症狀及任何病痛都起因於礦物質的缺乏。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中、西醫診病差異



中醫是將人當做一個小宇宙,用望聞問切的方法診病;

西醫習慣「病症」而不是看「病人」,習慣將人看成器官



資料來源:
美國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院長 呂應鐘教授 《零癌症》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




菩薩初學修菩提時,當知病為最大障礙
若諸眾生,身有疾病,心則不安,豈能修習諸波羅蜜。
是故菩薩,修菩提時,先應療治身所有疾



資料來源 :《華嚴經》


「靜坐訓練」能增長智慧




別說你不想要:記憶力好、專注力強、工作有效率、健康、生活少煩惱……。能同時擁有這一切嗎答案是肯定的,愈來愈多腦科學研究已經抓到要訣,洞悉大腦運作。

因研究腦的白質疾病(羅倫佐症)而聲名大噪,甚至有一種嬰兒的白質疾病取名為奧斯汀症的神經科學家國際知名腦神經專家、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奧斯汀(James H.Austin),接觸禪修已經36年了,他研究發現,長期打坐、禪修,能轉變心識、自在寬心、訓練專注且增長智慧

奧斯汀教授利用目前最新的顯影技術─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進行腦部掃描發現,當進入深層打坐狀態時,腦內幾乎接近休眠狀態,卻有兩個區域(在額葉以及右顳葉與頂葉交會附近)的新陳代謝非常高,稱為熱區這兩區還會互相對話,產生高頻振動,熱區的活動量增加。

運用功能性磁振造影進行腦科學研究,是目前的火紅議題。「功能性磁振造影可以反映當下活動,依據腦血管的血流量,幾秒內就能觀察到腦部運作的微小變化,」台灣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教研部醫師謝仁俊解釋,活躍的區域血流會增加,藉此觀察腦部哪個區塊亮起來活化)。

愈來愈多新研究出爐,打破過去以為「打坐時身體放鬆,腦波呈現比較慢的α(alpha)波、身心平靜而已」,而進一步發現其實更有助活力與更聰明,甚至永久改變大腦結構。

麻省綜合醫院神經科學家拉札爾(Sara Lazar)證實了打坐不只讓腦子進入靜默狀態,還會進入一種專注、活躍的狀態。她找來20位長期打坐的禪修者,平均禪修經驗9年,分成老師與學生組,結果發現,打坐經驗愈久的人,腦皮質(主司專注力、感知力與認知)厚度愈厚,這意味著「禪修可以導致腦結構的永久變化,」研究者下了定論。

無獨有偶,奧斯汀教授的得意門生、前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迺欣多年來潛心探索打坐對大腦的改變,最近他更從1000多篇腦科學研究中整理出若干重點:

  • 打坐對腦的作用除了會出現減速作用腦安靜下來,呈現放鬆的專注狀態),還有加速作用知覺與感受會增強,更專注更聰明)。
  • 打坐時額葉「中線θ律波」出現,這跟內在專注以及解除內在焦慮有關,人變得豁達自在。
  • 打坐的短期效果,可改變意識狀態培養正向情緒並增長智慧長期打坐可改變腦運作,進而改變一個人的性情與個性,變得自在愉快,慈悲生智慧,達到「腦神經重塑」之效。
  • 打坐後α波會增加,幅度變大,往左前額葉側化,θ(theta)波增加,θ波會移往左前額葉,與正向情緒增加有關,會有幸福感,進入愉快、舒適狀態,妄念減低。打坐也會讓杏仁核對情緒性的刺激反應減低,煩惱不易起。
有項研究找來曹洞宗的資深和尚坐禪32分鐘,從腦波地形圖得知,此時的腦波已經進入深層階段,α波和θ波充滿額葉與頂葉,α波同時也佈滿枕葉和顳葉。如果持續打坐,接著就出現律動性的β(beta)波,在整個大腦內蕩漾,這時下頜肌肉完全放鬆,即使有閃光或聲{也不會改變腦波,這意味著深層打坐能隔絕外在環境的影響

  • 不同的打坐方式產生不同的腦波變化非專注打坐(例如慈悲冥想產生快波γ(gamma)波禪宗的專注打坐產生慢θ波,且往左額葉方向移動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戴維森最早研究出γ波,他因此一炮而紅。γ波是一種高振幅的頻波,在專注、工作記憶、學習與覺知扮演重要角色

戴維森研究團隊發現,資深西藏喇嘛(打坐年數15~40年)進行無目標的慈悲冥想,一打坐就產生最高境界的γ波,主要分布在額葉與頂葉區,一分鐘後達到最高且持續;且打坐年數愈久的人,產生的γ波總量愈多。

打坐引起的腦波變化對情緒是否產生影響,這也是戴維森長期研究重點。他研究發現,樂觀、開朗、有活力的人,左額葉皮質較活躍,杏仁核活動降低;偏偏,多數人平時傾向右前額葉活躍的負面思考。





想要變得開朗有活力嗎?戴維森給了好消息,根據他的研究,規律打坐能誘發左額葉皮質活動強度,增強正向思考,血液內的抗體指數增加,提升免疫力

也因此,他積極推動靜坐訓練,因為「這是人們自己能控制的力量。」



資料來源 : 世界新聞網

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試著去相信生命中一切不可能中的可能





試著去相信生命中一切不可能中的可能

美國全人(Wholeself)自然醫學研究院生物意識工程研究者Eva Liu教授:

不要用物質世界的眼光來自囿,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識來懷疑,地球上的一切都有宇宙高等能量在安排,身體的健康不僅和自己的心理狀態有關,甚至和心靈層次更有關,這些是不需要任何人來證明的。



資料來源:
營養醫學博士 呂應鐘教授《零癌症》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超越恐懼選擇愛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以作為能源,把二氧化碳及水,轉化成為我們所需的葡萄糖及氧氣的過程。 同樣地,人類可以藉由內在之光,把恐懼轉化成更高頻率的愛

給我們最大的能量,令我們可以超越所有的恐懼,得到我們從前害怕得到的一切。 就讓我們一起超越恐懼選擇愛



資料來源: 光合作用 blogger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五行「生」與「剋」是一件事的兩個面向




世界上有很多看起來明明相反的事,到後來反而成了同一件事,像「愛」與「恨」明明是兩個極端,可是由愛生恨,或由恨生愛的例子層出不窮。生與剋也有同樣的特性,沒有明確的界定,也沒有具象的形態。生之中,也帶有剋的成份,剋之中,也同樣具有生的意義。

世界上每一個具相的個體,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斷地從周圍攝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維持自己的生存。在這兩種基本形態下去看五行中生與剋的關係,就會有另一種解釋的形態;五行裡的每一行,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以這個個體為中心,向它所存在的環境,提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能量。這種能量,可以分作兩部份,一部份是讓自己能夠生存的「基本能量」,另一部份是讓自己能夠更壯大的「運作能量」。

這就像要成立一家公司,先要找到適當的人選作為股東,也要募集一筆資金,作為開辨與營運的本錢,接下來還要找辦公室,買生財器具等等,這些是先天與生俱來的基本能量。很顯然,這是屬於「生」的條件股東賦予了這家公司的「基本能量」

等公司開業了,必需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到一些利潤,才能讓公司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並且一步步地邁向原先預定的目標,這是「運作能量」。這種運作能量,既是瓜分了原先其他同業的市場,也是從消費者的身上吸取利潤。從競爭中打敗其他的同業,讓自己的獲利機會擴大,這屬於「抑制」,從消費者的身上,搏取最大的利潤,這則是「提取」。這是「剋」的條件





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就會發覺,「不是一種純粹的對立或殺伐,而是從對方身上提取對自己最有利的資源,供自己從事各種生理運作之用,形成運作能量」,「運作能量」與「基本能量」不同,但兩者之間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



資料來源:
宋明燁教授《中醫五行生剋精髓》

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

咖啡的香氣也能療癒頭腦?!





能辨別咖啡香的純熟技巧,同樣是無法仰賴機器的重要技巧。究竟葡萄酒的品酒師,以及香水的香水師,是如何辨別香氣的差異?雀巢公司成功研發出來的「咖啡香辨別機器人」,嗅覺又有多接近人類?

恐怕除了活用天生的感覺之外,還必須每天不斷地訓練,才有辦法琢磨出如此高超的技巧。
但既然太古的人們都有辦法辨別氣味的差異,為何現代人的嗅覺感受性卻如此衰退?答案之一恐怕與人類的進化有關,也就是文明的發達所致

檢測人們在聞咖啡香時的腦波,發現α波非常活化。α波的活化,顯示咖啡具有舒緩壓力及放鬆身心的作用。還有另一個實驗,將咖啡裡具有刺激副交感神經的成分萃取出來,結果找到的化合物並非香氣成分,而是非揮發性季銨鹼

接著觀察聞咖啡香的人心電圖時,發現自律神經狀態是副交感神經位居優勢的狀態,顯示腎上腺素所支配的交感神經,受到了抑制。換句話說,聞咖啡香時,自律神經會從興奮狀態轉為鎮靜狀態,顯現療癒的效果

比較咖啡香對人們α波的影響,以及當事者的咖啡嗜好時,發現因為喜歡而每天喝咖啡的人,與因為討厭咖啡而不太喝的人,結果完全不同。

實驗結果顯示,喜歡咖啡的人,α波會因為咖啡而大大活化起來,討厭咖啡的人則毫無變化,可見α波只發生在能對咖啡香產生共鳴的人身上,是一種深具個性的腦部反應。

另一方面,喝下咖啡後,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不被含在咖啡香裡的非揮發性成分,是否能帶給人情緒上的變化?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咖啡裡所含,能刺激副交感神經的物質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時會出現的症狀,除了精神方面的影響,還有促進腸道蠕動運動的活化,是非常具有魅力的作用。

有喝咖啡的人當中,平均每幾個人裡就有一人主張自己的腸道狀況變好(排便情形變好),雖然目前流行病學沒有針對這一點進行調查,但仍可以實驗的立場來做說明。

要以科學方式解開腦與香氣,或情緒與香氣之間的關係,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因為腦對香氣的反應完全因人而異,但至少再度聞到自己喜歡的香氣時,能加強療癒效果一事,已得到實驗證明,所以就「咖啡處方箋」的香氣部分來說,應充分說明過後,再「依據自己的喜好」來設計,才是正確的做法。



資料來源 :《咖啡處方箋》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探尋「氣」的神奇頻率




中醫裡所說的「氣」,可以用科學檢驗的出來嗎? 科學家王唯工用一面大鼓敲開了這團迷霧, 了解氣頻率振動的原理,也許可以治好更多疾病?

用物理學解開氣之謎

從數學、物理化學到氣與經絡,身為一個講求實證的科學家,王唯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複雜的生命現象?

中央研究院物理系教授王唯工認為,目前的西醫理論,並不足以解釋血液循環的因果,真正的能量傳送是氣而非血。「按流體力學觀點,心臟為何不將血直接打出去,還要經過一個大轉彎的主昇動脈?能量早就耗盡了,」他提出質疑。

事實上血液僅佔循環能量系統約5%,其他的95%,他認為應該就是西醫所忽視的「」。

1980年,王唯工與專長流體力學的夫人王林月英開始一連串的研究。

剛開始用氣球和乳膠管模擬人體的循環器官和血管,觀察它們之間的震動和變化,只要夾住任何一點,共振頻就會改變,動物實驗也有相同結果。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靠著壓力波經過共振作用傳遞到全身,就是心臟打出來的壓力能量

心臟幫浦將血液打出來時是流量但經過一百八十度轉彎的主昇動脈後,轉換成能量

血液撞主昇動脈如同打鼓一樣,「咚」一聲開始震動,然後沿血管將能量一路傳送到各器官組織,這個震動就是氣的來源

王唯工也發現,主昇動脈上方恰巧是壇中穴,與古代典籍提到的「氣聚壇中」概念不謀而合,氣功中經常運用到這個穴位。

分析不同的共振頻率發現,身體的每個器官、組織,都有自己的壓力波(整個血管包含血液的脈動),及一定的共振頻率,如同音樂的頻譜一樣,有諧波的變化。

譬如,心臟打出的頻率是第一諧波,之後便分到不同的器官經絡。譬如進行到肝之後產生第二諧波,進行到腎之後產生大三諧波等,像樹枝一樣,慢慢地一個個器官和經絡便衍伸出來。共振頻率相同的器官組織會聚集在一起,正好對應中醫的經絡系統。例如胃經的共振頻率是五,胃本身也是五。

當某一經絡受傷,局部循環受阻,造成缺氧現象,共振頻率就會改變

脈波心臟輸出,加上血管器官共振的結果。脈診儀便是利用這個原理,測出異常的能量及頻率變動,找出身體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譬如用牙籤直接刺激人某一經絡的穴道,再用脈診儀測量發現,同一經絡的穴點能量明顯降低,「經絡之間的穴道處於相同頻率,所以會相互影響,」王唯工提到。

此外,器官供血量也會影響共振頻率。能量愈高,頻率愈低。實驗發現,身體內部五臟(肝、心、脾、肺、腎)及其經絡屬於低頻,經絡愈往外發展,頻率相對提高,能量也變小,如周邊體表的六腑及經絡(膀胱、三陰交經等)都屬於高頻



傷,阻礙血液循環

對王唯工而言,循環共振理論不僅是單純的研究報告,也是他的「救命恩人」。

「我從小身體不好,差點活不下來,」烏黑的短卷髮,眼睛發亮,59歲的王唯工看起來相當年輕。

他指著額頭中央一元銅幣大小的凹陷說,「你看,我印堂這裡有個凹陷,」他右側頭部還有幼年被石塊打傷的舊傷。

他笑著比喻說,以前自己的頭看起來就像黑灰的鍋蓋,坑坑洞洞。

這些舊傷讓他腦部血液循環減少,只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十多歲的青春年少,他頭暈、耳鳴、鼻涕倒流,牙齒每一顆都會搖,每天只能看書一小時,之後便無法思考。

經常上課上到後面就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整個腦袋準時罷工,超過時間就不肯合作,連醫師都束手無策。

「當初只是想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怎麼樣可以多唸五小時書,」念物理的王唯工從大三開始練太極拳,也開始讀《皇帝內經》和《本草備要》,最後是循環共振的實驗,讓他找到了答案。

,是阻礙循環共振的元兇,經絡上有傷,造成阻滯,久了必然影響整條經脈的血液循環,造成身體的損傷。

王唯工利用拍打、刮沙、按摩等物理治療的方式,為自己做復健,以共振方式增加氧氣循環,十多年的時間,他頭上的傷口凹陷漸漸平復,頭部含氧量是以前的五、六倍。他現在最開心的是「每天可以多看四、五小時的書。」


健康靠自己,放鬆最重要





從科學到生活,勤練30年太極拳從未間斷,王唯工發現,放鬆、放下,不僅是物理的道理,也是生命的道理

他在實驗中發現,靜坐或安靜放鬆時,脈波的變化如同入定狀態,心臟自然將血液均衡地分布到各個器官組織中

健康毋須外求,最重要是啟動自我療癒的功能,讓身體回到原本的平衡狀態

信仰、打坐、祈禱,甚至走路,「只要放鬆、放下,所有的方法都有好處,」王唯工認為,這很像安慰效益劑──只要相信,就會健康。

至於宣稱可以把氣運到某些特殊器官的氣功,王唯工認為,這些並不適合當做日常養生功法。

「你把血液帶去特定地方,其他器官的血液循環會不會受影響?」王唯工認為,不如好好練習內功,像是靜坐或放鬆,只要放鬆,身體的電腦自會安排最好的循環方式,將血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王唯工實驗室的學生,經常帶領中研院其他院所的同事一起練習香功。

不用意念,單純鬆動關節,做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像傻瓜一樣,「就這麼簡單,沒什麼了不起,」王唯工在草地上示範太極招式,柔軟的姿勢變化中極見力道。

近來,王唯工將循環共振的模式延伸至體外,運用相同能量可以相互取代的方式,發展出可以減輕心臟負荷的特殊水床,但目前仍屬動物實驗階段。

諾貝爾物理學得主楊鎮寧曾說,做研究就像玩拼圖一樣,你會發現自己那一塊放下去,一切就有了意義。從物理、半導體碩士到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王唯工放棄熱門的神經傳導研究,投入冷門的循環及中醫科學化驗證,「我覺得我已經找到那塊拼圖了,」他信心滿滿地說。


脈診儀如何看?

脈診儀測脈的波動,並用程式分析是身體哪裡的循環出問題。

脈診儀主要有三個指標,以正負為單位:

能量(energy)也就是所謂的

相位(phase)是指中醫的血份,也就是組織結構的變化

缺氧指標(ischemiaindex),就是能量與相位的標準差,指的是微循環開口的程度

當血液循環不足時,微循環開口增加,脈波不穩,缺氧指標升高。譬如測出腎的相位是負時,表示腎臟組織可能已經出現病變,若缺氧指標升高,則表示腎的循環狀況變差,組織受損的情形愈來愈嚴重。



摘自:康健雜誌52期 200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