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靈魂出竅會進入宇宙?瀕死經歷是這樣來的?



美國和英國的兩位著名科學家提出了一項引人注目的理論,認為構成靈魂的量子物質離開神經系統而後進入宇宙時便會出現瀕死經歷。根據他們的理論,意識是大腦內一台量子電腦的程式,即使人死後,這個程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這種現象可以解釋一些人出現的瀕死經歷。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這項類宗教理論由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意識研究中心負責人和麻醉學與心理學系教授斯圖亞特‧哈默羅夫博士提出,立基於他與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爵士提出的一項與意識有關的量子理論。根據他們的理論,人類的靈魂存在於腦細胞內被稱之為『微管』的結構內。他們指出人類的意識活動是這些微管內量子引力效應的結果,這種理論被稱之為『調諧客觀還原理論』(Orch-OR)。

根據他們的理論,人類的靈魂大腦內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交互作用。它們由宇宙內的基本物質構成,可能在時間誕生後就已經存在。這種觀點與佛教和印度教的觀點類似,即意識是宇宙的一個組成部分。此外,與西方的哲學唯心主義也有相似之處。

哈默羅夫認為,在瀕死經歷中,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裡面的資訊並沒有遭到破壞。也就是說,靈魂離開肉體,重回宇宙

哈默羅夫在紀錄片《科學頻道──穿越蟲洞》中表示:『心臟停止跳動,血液停止流動,微管失去了它們的量子態,但微管內的量子資訊並沒有遭到破壞,也無法被破壞,離開肉體後重新回到宇宙。如果患者甦醒過來,這種量子資訊又會重新回到微管,患者會說「我體驗了一次瀕死經歷」如果沒有甦醒過來,患者便會死亡,這種量子資訊將存在於肉體外,以靈魂的形式。』

Orch-OR理論遭到以經驗為根據的思想家的猛烈抨擊,在科學界也引發巨大爭議。《赫芬頓郵報》報導稱,很多科學家向這一理論發出挑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馬克斯‧特格馬克便是其中之一。在2000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特格馬克批評了Orch-OR理論。這篇文章被很多反對者引用。哈默羅夫認為量子物理學研究將最終證明Orch-Or理論,最近發現的量子效應驗證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例如嗅覺、鳥類的導航以及光合作用



資料來源:
今日新聞《靈魂出竅會進入宇宙?瀕死經歷是這樣來的?》

愛的報報: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男孩與他的妹妹相依為命。父母早逝,她是他唯一的親人。所以男孩愛妹妹勝過愛自己。然而災難再一次降臨在這兩個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輸血。但醫院的血液太昂貴,男孩沒有錢支付任何費用,儘管醫院已免去了手術費,但不輸血妹妹仍會死去。

作為妹妹惟一的親人,男孩的血型和妹妹相符。醫生問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氣承受抽血時的疼痛。男孩開始猶豫,10歲的大腦經過一番思考,終於點了點頭。

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著鄰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完畢後,男孩聲音顫抖地問:“醫生,我還能活多長時間?”

醫生正想笑男孩的無知,但轉念間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歲的大腦中,他認為輸血會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輸血給妹妹。在那一瞬間,男孩所作出的決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並下定了死亡的決心

醫生的手心滲出汗,他緊握著男孩的手說:“放心吧,你不會死的。輸血不會丟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還能活多少年?”

醫生微笑著,充滿愛心地說:“你能活到100歲,小夥子,你很健康!”男孩高興得又蹦又跳。他確認自己真的沒事時,就又挽起胳膊──剛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頭,鄭重其事地對醫生說:“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給妹妹吧,我們兩個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震驚了,這不是孩子無心的承諾,這是人類最無私最純真的諾言



資料來源:
《最震撼的童言》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你的無意識頭腦掌控你的人生



一群尖銳的生物學家提出了一個新觀點---為什麼我們會形成這樣的我們。他們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前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布魯斯立頓(Bruce Lipton)博士

他說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這門新科學顯示,我們的基因實際上受控和支配於我們的頭腦,基於它對我們環境的理解和詮釋。

以前的科學相信我們的基因會自己決定我們的特性 --就是說我們的基因形成了我們這個自己。新的發現是好個消息,因為那意味我們可以藉由改變自己對事物和狀況的詮釋來改變許多關我們自己的東西,包括我們的健康
比如說立頓博士指出,假如我們以正面的態度來詮釋事情,不理會基因一直以來在我們身上做成的影響,我們會開始活得更健康,擁有更優質的生活一個新的態度,積極也好,消極也好,都會傳送新的訊息到我們身體上的細胞,並改寫我們的健康和行為。它甚至能夠改變細胞的結構,把病變的細胞轉為健康的細胞

這新的科學和舊科學的傳統大相徑庭,以牛崸物理學作為基礎,認為人體只是一具機械,現在承認頭腦和精神在我們的身體上亦擔當一個角色。(別想去問這到底做了多少究竟來證明)
立頓博士解釋說我們有兩個個別的頭腦創造出這被他稱為“身體的控制聲音”的東西。我們擁有一個能夠自由思想、能以新的方式創造新的想法意識頭腦。我們也有一個潛意識頭腦,它基本上是一台載滿了行為程式的超級大電腦,大部份在我們六歲之前已形成習慣。

潛意識頭腦無法移除已定的程式,它會以從前已被記存的行為模式對環境自動做出反應。而且(問題就在這裡),它的活動完全不受意識頭腦的知識或控制所限

那便是為什麼我們通常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覺知,事實上我們大部份時間都不會察覺自己的無意識表現。

早在七十年代已有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在我們有意識地作出反應前的三份之一秒已開始準備反應。換言之,即使當時我們‘認為’自己是有意識的,其實也是我們的無意識頭腦為我們做決定的。

無意識頭腦似乎就是以它的自動駕控模式,操控我們達95%的時間

神經學家表示意識頭腦提供每天的感知(有意識的)活動少於5%,而這5%他們說是屬於那些較有覺知的人的,許多人都只有1%的意識在運作。立頓博士又說無意識頭腦每秒鐘處理四百萬位元的數據資料,而意識頭腦只以每秒鐘40位元來進行。所以無意識頭腦遠遠比意識頭腦更有力量,我們的生活習慣和模式也是這個無意識頭腦所形成的。

科學家表示,我們大部份的決定、表現、情緒和行為,皆取決於那超出我們意識覺知的95%大腦活動,意思是,我們生命的95-99%,來自於我們的無意識頭腦。

這方面奧修已談了足足四十多年,但當我們聽到科學的統計數據證實了他的說法時,我們會覺得它更實在,不是嘛!

所以,我們的生命反射了我們的無意識程式,這是因為無意識的職責正是以它的程式來創造真實,即是要證明它的程式是真確的。

立頓博士說,所以假如在你的無意識是負面的程式,你生命中將會有95%的時間用來重新創造這些負面經驗。如果我們曾經有花時間看一看我們的無意識思想,我們會發現無意識頭腦所主宰的大部份程式都是以負面為基礎的 , 比如說恐懼別人對我們的看法,恐懼這樣的自己不會得到愛和尊重,諸如此類。

所以……怎樣才能擺脫循環不息的老程式,開始多在意識頭腦上呢?因為無意識的力量(比意識頭腦的力量大百萬倍),以及它操控我們的時間量(95-99%),立頓說我們需要以更多正面的思想來擺脫它。因為當你一忘記意識,無意識又會再回來執掌。聽起來很熟悉吧?他建議靜心、催眠療法或者其它重新編造程式的方法。
事實上,在神經科學的另一個研究領域上,一連串對於佛教靜修人士所做的實驗顯示,人其實能夠改變他們的大腦結構(不論他們的年齡),藉由有意識的思考而創造新的神經通路。順帶一提,同樣的研究也指出,那些經常靜心的人擁有較高的免疫力和較低的血壓,還有其它對健康的好處。


資料來源:
阿南朵《它已是一個備獲證明的事實--你的無意識頭腦掌控你的人生》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我們是由能量構成的,並非物質



我們都是能量所構成的,而不是物質
。這其實並非新事──它早已被當年在歐洲的蘇格拉底,以及幾千年前印度的古人聖哲所斷定。

蘇格拉底說能量,或者靈魂,均不屬於物質;而宇宙是由能量所構成──純能量在人類以前已存在,相繼出現的是物質,如地球就是了。

然而在十七世紀末牛頓物理學(Newtonian physics)成為了科學的基石,它基於世上只有物質並無別樣這個原則──整個宇宙是一部機器,由物質所成,我們也一樣。醫學科學仍然滯留在牛頓的觀念上,儘管其餘的科學已移步向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

量子物理學說假如你不斷深入原子,你會發現那裡什麼也沒有──只有能量波。它說原子其實是一個看不見的力場,是某種微型龍捲風散發著電能波

這些能量波能夠被測量,它們的效果也能夠被看到,但它們不是一個物質實相,它們沒有實質因為它們……只是電。所以科學現在抱持這種想法──宇宙是由能量構成。

我們當然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不斷給出與吸收光和能量,無時無刻地;甚至我們睡覺時它也不會停下。身體上每一個細胞有它自己的原子,內外均以正負電壓的形式排列。所以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個微型電池,每個細胞也擁有1.4伏特的能量──不是太多,但當你把它來乘以身上的細胞(50兆),你得到的數目是700兆伏特的電壓在你身上,十分之強大!

這裡是另一個有趣的事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原子也有它自己不同的頻率或震動。量子物理學家埋首研究原子在碰撞時於能量上產生的效應,而不是研究它們的‘物質’。他們發現當兩個原子波相遇,它們若不是對上了,繼而創造一個有建設性或和諧的效應,便是對不上,而創造一個破壞性效應,互相殲滅

布魯斯立頓(Bruce Lipton)博士,前哈佛大學醫學教授,也是最暢銷書藉《Your mind is greater than your genes》(譯作:你的頭腦比你的基因厲害)的作者,他解釋說假如你於同時間,從同一高度,把兩顆相等量的卵石投進水裡,它們兩顆會產生同一樣的漣漪。也就是,它們的波型是彼此協調的,而且當它們的漣漪碰上了,這混合效應將會形成一個增幅的波長──換句話說,合併上的水波變得更有力量。但假如你從不同的高度投進卵石,或者投石時出現秒差,那麼當它們的波流碰上,它們將不會協調,而且它們會互相抵銷──水波會變得更微弱。你可以去試試。

當原子的能量波相遇也會有相同的發生──它們要麼就是出現建設性的效應(變得更有力量),要麼就是摧毀性的效應。我們全部都是由原子能量波創造出來的,也由於其波流無法被劃分開,新科學說出了奧修於四十年前說過的話:我們全都連結在一起──我們的波流常常會碰上,互相纏繫。立頓博士說這種看不見的相遇,它的結果我們稱為‘好感’(good vibes),那取決於與我們相遇的波流和我們是對上的還是對不上。難怪有這麼多人被奧修所吸引,他的出現讓他們感到平靜諧和。

這表示說留意自己身處一個摧毀性能量波的環境還是建設性能量波的環境是很重要的,構成我們這個身體的細胞本能地知道什麼是滋養性的,什麼是毒害的(立頓做了一個示範,他把細胞放在培養皿上,細胞自曉得遠離有毒物質,靠近具滋養作用的物質)。

事實上所有的動植物都是透過震動來溝通的,就是說去感覺那能量對於它們是好的還是不好。但我們一直被教導不要聆聽自己的感覺,要聽取別人的說話。所以我們沒有被訓練去運用我們的能力來感覺能量,儘管我們和所有動植物一樣也擁有這能力。



資料來源:
阿南朵《新科學:我們是由能量構成的,並非物質》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由電影「看見台灣」探究天然災害從哪裡來?



愛頻共振身心靈研究讚:

齊柏林所拍攝的《看見台灣》讓我們由「更高的高度」來看見台灣是如此之美麗,但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各種環境因為人們的開發而造成的改變、破壞和傷害,使得土地累積了一道道的疤痕、海洋也沉澱了一層層的汙染,現在就讓我們再用「更深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根源?

現代的量子力學已經証實了,所有物質實際上只是一種波動的現象,而人類心裡面貪、瞋、­痴、慢的思想波則會影響和改變整個宇宙的生態環境,並引發地震、海嘯、火災、風災等毀­滅性的大自然反撲。 

淨空老和尚開示:
貪心感招水災愚痴感招風災瞋恚感招火災傲慢感招地震天然災害從哪裡來的?也是人心感應來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佛在楞嚴經講得很好,水災­怎麼來的?水是貪心感應的。這些年來地球上到處水災很多,造的是什麼因?一切眾生貪而­無厭。佛講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我們居住的環境環境是隨人心轉,所以人心善,風調­雨順;人心不善,災難就來了

所以不要認為天然災害與我們起心動念一切造作沒有關係,那就大錯特錯!動物、植物、礦物、我們這個星球、自然環境,乃至於星球在太空當中的運行,與我們的思想造作息息相關­,它都有關連,這是真理!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存心善良,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要除掉貪心,要放棄自私自利,起心動念為社會想、為眾生想。

今天共同環保的問題,一定要建立共同環保的意識,就是認識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認識到眼­前的危機。佛跟我們講水災是貪心感招的,火災是瞋恚感招的,風災是愚痴感招的,地震是­心地不平感招的,都有因。



資料來源:
淨空法師《學佛答問 - 地震海嘯真正原因》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可見光傳輸通訊 「LiFi」



不需WiFi信號,點一盞LED燈就能上網。上海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在實驗室裡,成功利用一盞只有1W的LED燈珠,讓燈光下4臺電腦上網(平均上網路度達到150Mb,最高上網速度可達3.25Gb)。

這項實驗來自德國物理學家哈斯的構想:利用一盞小小的燈,將看不見的網路信號,變成看得見的網路信號。

哈斯和他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團隊最新發明了一種專利技術,利用閃爍的燈光來傳輸數位資料(利用晶片控制LED燈光的明滅,每秒可閃爍數百萬次),這些明滅的頻率可以把網路資料轉換成資料編碼,傳遞給其他裝置,達成無線通訊。

科學家把這種可見光傳輸通訊親切地稱為「Lifi」,相對於目前以WiFi為代表的無線網路傳輸技術。

這套技術如果發展成熟,意味網路使用者將可以更方便廉價、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無線網路傳輸。因為「有燈光的地方,就有網路信號」。



資料來源:
1.中廣新聞網利《用led燈上網 LiFi將可取代WiFi?》
2.蘋果日報《瘋啥:點一盞LED燈 4電腦用光線上網》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光子是世界的本質,而DNA改變了光子的行為



通常真空一詞就表示容器內空無一物,不過科學家知道,就算把空氣抽光,裏面還是有東西存在,也就是光子。運用特別為偵測粒子設計的儀器,便能測量出光子在試管中的位置。

科學家想知道光子是四處分散,或者附著在試管壁,還是成堆累積在試管底部。結果如預期一樣,光子以完全隨機的方式散布在試管中。也就是說,光子分布在試管內部各處,這正是所預期的結果。

接下來的實驗中,試管內除了光子,還放入了人類DNA。光子在DNA存在的狀態下有出人意料的表現,不再如之前所見隨機分散,反而於有機物質存在時以不同方式排列自己。DNA顯然對光子造成直接影響,彷彿透過某種隱形力量將它們規則排列。這點很重要,因為根據正統的物理學理論,完全沒有能產生此一效應的定律存在。然而在受控制的環境中,卻記錄到構成人類身體的DNA,對組成世界的量子物質產生直接效應

從試管中DNA移除後,出現另一個驚人的現象。科學家相信若是移除DNA,試管中的光子應該恢復到原本的隨機分散狀態。然而,科學家卻目睹到不同的結果:光子依然維持在有序的狀態,彷彿DNA仍在試管中一般。光出現了「令人驚訝且違反直覺」的舉動。

當DNA被移除,影響光子排列的東西是什麼?DNA被實際移走後,留下了某種殘留嗎?或者有更神祕的現象在運作?DNA和光子雖然在實質上已經分離,不再處於同一試管中,但是否某種程度仍然互相連結,只是我們看不見?

由於這個效應與有機物質的存在有直接關係,因此被稱為「DNA魅影效應」。

這個實驗之所以重要,原因有幾個,最關鍵的是,它清楚呈現出DNA與組成世界的能量有直接關係。實驗結果影響深遠,並導出許多結論,其中兩項尤其不容置疑:

  1.過去我們忽視了某種能量的存在。
  2.細胞/DNA能透過上述能量形式影響物質

光子是世界的本質,而DNA改變了光子的行為實驗證實我們對周遭世界具有直接影響力,完全符合很久以前人類最珍貴的傳承與宗教典籍所言



資料來源:
桂格.布萊登《無量之網》

量子力學找到「死亡只是人類創造出的幻覺」證據





大多數科學家都對「來世」這一說法嗤之以鼻,但是日前有一名科學家則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了證實「人死但未消失」的證據。

人死後會去哪?電影《蘇西的世界》描述蘇西死後到了她想像的天堂。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科學家羅伯特•蘭扎(Robert Lanza)研究聲稱,利用量子物理學可證明,死後其實有另一個世界,而死亡只是人類創造出的幻覺

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名大學教授蘭扎(Robert Lanza)表示,生物中心論的理論表明死亡只是由人類的意識所創造出的幻象

他說,「我們認為生命只是碳元素以及其他混合分子的共同活動。生活一段時間後,又回歸大地」。蘭扎繼續解釋稱,人類之所以會認同「死亡」這一概念,是因為生而被教育說「人終有一死」,也就是說實際上是,人類只是知道肉體會死亡。

他還表示,基於這個理論,宇宙和時間則都是人類思想的「簡易工具」。而一旦人類的心智建構出宇宙和時間,那麼死亡以及不朽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且並無空間和線性的邊界

蘭扎提出「生物中心主義」(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論點,指生命創造宇宙,而不是宇宙創造生命。蘭扎以我們看到的「藍色」天空為例,大腦傳達看到是藍色的,但我們的腦細胞可以改變訊息,讓我們想成是綠或紅色的。

之前,有各種報導說,有些瀕死經驗的人,描述瀕死時看到的景象 ,眼前光景如關掉電視屏幕一黑,接著出現在一個廣闊無邊的光亮空間中,當時感覺並不可怕等等。



資料來源:
大紀元《科學家:在量子力學中找到人死但未消失證據》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


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真可謂亙古綿長,然而宇宙終究是什麼?




大爆炸理論搶先回答:
大約150億年前,發生了一次偉大的大爆炸,形成了時間、空間和物質,這組成了宇宙。

開放暴脹理論補充道:
宇宙最初就像一個豌豆般大小的物體,很快就經歷了一個極速的膨脹期,擴張成今天的宇宙,宇宙最終會無限膨脹下去的。

超弦理論對此不屑一顧:
其實呀,存在於10維空間中的弦才是宇宙的本質,弦運動起來,便是宇宙的膨脹、地球的自轉、太陽的發光發熱……

膜理論對以上回答都嗤之以鼻:
宇宙嘛,一點也不復雜,只是一個正在被吹起來的肥皂泡,所有的星系都在這個泡的膜,並且互相遠去。

最為鎮靜的全息論的發言最為驚人——
該結束這種無聊的討論了,宇宙只不過是我們的幻覺罷了

這個現實世界只是一種幻覺,而真正存在的只是一團波動的海洋,頭腦只是從這團波動的海洋中取出部分的波動,然後轉換成我們的感官知覺。我們大腦中關於這個世界的圖象只是整個波動的海洋裡的許多波動之一。

我們經歷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歸結為粒子的變化,歸結為粒子的頻率和波動,大腦翻譯這些波動,對它們進行加工、重建,成為一種立體的現實

並且,和全息相片的制作過程相似,記憶、思維不是分別記錄在各個腦神經細胞中,而是以神經脈衝的圖案橫跨整個腦部,就像激光照射的圖案遍布整個全息攝影的底片上,換句話說,大腦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全息相片。

另外全息理論告訴我們,如果把某個由全息相片式結構組成的事物解剖開來,我們不會得到部分,而會得到較小的整體

事實上,全息理論為我們觀察世界引出了一個新的視角,經歷一番思考,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竟是這樣的:

世界的每個局部似乎都包含了整個世界!例如,將一根磁棒折成幾段,每個棒段的南北極特性依然不變,每個小段是它原來整根棒的全息縮影,是整根棒的成比例縮小。再如,一面鏡子碎了以後,每一面小的鏡片仍然能夠被當成鏡子使用,每一塊鏡子的碎片也可以看成整面鏡子的全息縮影。

而我們身體裡面的每一個細胞都是整個身體的全息人的受精卵和它發育成的各種細胞相比較,其DNA是相同的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包含了這個人全部的遺傳信息



資料來源摘自:
真悟空《幻覺宇宙:驚人的全息宇宙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