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人的四次元



我們都擁有一個肉身,大家也都能同意物質層面的存在,然而,我們的物質次元(也就是我們的肉體)並不是「我」的全部,還有其他三個存在次元構成一個整體的「我」。換句話說,「我」不只是肉體次元的我,真正的「我」比肉體的「我」大很多,只不過這另外三個次元無法用一般的五官去感知。這三個次元的振頻都比肉身次元高得多,這三個次元的存在也不是物質性的。每種次元都各自獨立存在,各次元之間會相互影響,而且全都會影響到肉體、情緒、思想和行為

自性本體次元

這是個人化的神聖本體(Divine Self),以純粹光的形式出現;有人稱之為「本質」或「精華本質」,有人稱「本我」或「真我」。

意念體次元

這是意念(Intentionality)的次元,包含着「我」這人生的神聖目的、我對達成神聖目的的渴求和熱情,以及與大地的連結。

能量體次元

此次元承載着我們前世遺留的業力、遺傳祖先的特質,也顯現出我們的人格、思想、情緒和感受,亦左右着我們肉體的成長變化。

肉體次元

這個次元密度最大、振頻最低,也是最物質化、最符合我們的感知能力、最為我們所熟悉的次元,也就是我們的軀體。


摘自:《還我本來面目》書籍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調和個人的內在衝突可以調和全球性的衝突


靜坐者的心靈會以同一頻率共鳴,其共鳴的頻率能讓四周環境的雜亂頻率趨於和諧



摘自:念力的祕密:叫喚自己的內在力書籍

量子力學與佛法的應用


《大經解》云:「蓋吾人心性,量同法界,靈明洞徹,湛寂常恆,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的心性,量同法界,法界(就是宇宙)沒有邊際,為什麼?心性沒有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就是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物理學家講的宏觀宇宙其小無內就是量子力學

現代科學,就朝著這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是宏觀世界,專門研究大宇宙;一個從相反的反面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就是量子力學,研究物質的起源。通常我們講一個細胞,細胞再分析就變成分子,分子再分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再分析是電子、原子核組成的,再分析到基本粒子,再分析到夸克,夸克再分析叫量子,量子也叫小光子,現在是分到這裡為止,不曉得將來能不能再分。這些分析發現了物質現象原來是這些小光子累積連續發生的一個幻相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宇宙之間只有:能量、物質、資訊,這三種現象,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

三千年前,佛陀在定中所發現的,比科學家厲害,科學家先從數學裡得到這個理論,然後再從儀器觀察到物質是怎麼來的?無中生有。而且它的速度太快,剎那之間就沒有了,從生起到消滅幾乎同時,速度太快了,快得我們沒法子想像。在經典上,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心有所念」?起一個念頭,這一個念頭很粗,把它分析出來有多少細念?細念中有多少物質現象?有多少精神現象

彌勒菩薩回答說:「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大概一秒鐘可以彈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那要彈五次的話,一秒鐘有多少個念頭(細念)?照彌勒菩薩的講法有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個細念。也就是今天科學家所看到的物質現象的生滅,它的時間是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樣的生滅速度怎麼能捉住?所以發現物質現象不是真的

物質怎麼起來的?

物質意識(念頭)念頭精神精神累積連續的現象變成物質。所以,宇宙之間只有:能量、物質、資訊,這三種現象存在,這三種現象正是大乘經講的阿賴耶,阿賴耶才是造物主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它造的阿賴耶的業相就是科學家講的能量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科學家講的物質阿賴耶的轉相(轉變),就是科學講的資訊

不過這個消息,世尊在經上講過,這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是主分別的,這個分別的能力非常強大,對外能夠緣到虛空法界,對內能夠緣到阿賴耶,就是不能見性。為什麼?因為它有分別、有執著。怎樣才能見性?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見性。科學家雖然有這個能力,他還是凡夫,他不能證阿羅漢果,也不是菩薩。佛、菩薩、阿羅漢那要怎樣證得?那得放下。科學家沒放下。放下執著就證阿羅漢果放下分別就證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是佛陀

所以,科學怎麼樣研究,也沒有辦法超過經典所說的,為什麼?靠這些機械、數學都還有界限。唯有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真相就現前了。

現代科學,對於現象觀察得相當透徹,物質的存在,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量子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經上講的這些道理,也可以說科學為佛經做了個證明,使我們對於佛講的事實真相愈來愈清楚,確實證明當體皆空,了不可得。

諸法皆是夢幻泡影,它存在的時間如露如電如露是講它的相續現象,像早晨的露水,很短。這一點我們不能沒有警覺,細心留意我們周邊的人就能發現,我每年到外面轉一圈再回到此地,此地的老同修就有幾個走了,他那相續相就斷了,那個露水就沒有了。這是經上講的如露。看看漸漸輪到自己,怎麼能不警覺!如電,那是更深入一層的觀察,剎那生滅,這完全講的是事實真相。

明瞭事實真相,決定不會造業,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可以現前,看破、放下、自在、隨緣也能得到這個受用。所以要曉得,事實真相是『非有非無』。這一切現象、一切諸法不能說它有,因為它當體皆空,了不可得;不能說它無,它剎那剎那相續相存在

人活了幾十年,這幾十年是很短暫的相續相在,所以不能說他無,但是你也不能說他有,因為這個幻相沒有自性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療愈就是透過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Christian Huygens)所發現的「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entrainment)

當兩種有著不同週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週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裡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復此鐘錘實驗,屢試不爽。事實上,「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

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發生「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裡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布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你可能會問,能量的「高」和「低」是怎麼定的?到底能量「高」或「低」意所何指?

我們常聽人用「能量」來形容人、物或地理環境,「此人很有能量」或「這地方能量很強,風水不錯」。可惜的是,目前為止,科學界還沒有任何「絕對」的科學標準或儀器能精確測量世上所有的能量。因此,在療愈學或靈學上,要測量能量的高或低,傳統上都是靠測量者的超感能力(超視覺、超聽覺、超嗅覺、超味覺、超觸覺或動覺)

由於每一種能量皆有特定的脈動(亦即其振動頻率),可以用超感官去測量,舉個用超觸覺或肌肉動覺測能量的例子:如到市場買水果,我伸手去感覺來自兩個不同農場的蘋果,A蘋果感覺上脈動慢些,B蘋果感覺上脈動快些、振動的「質」也精細些,我當然會選擇能量較「高」的B蘋果。

除了靠超感能力外,各文化也有特定的方法測量能量,如西方用佔卜杖或佔卜枝來測地下水或礦脈,這古老的方法即使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仍被廣泛使用。安慈(註:本書作者)的大哥10多年前退休後想離世獨居,在加州的天使營山區買下20多英畝的地,這大片荒地當時沒路、沒電、沒水,要在其上建屋子居住,當務之急自然是找水源鑿井,他請的便是當地的「導者」(Dowser)為他找水。安慈的養父生前在加州的莫得斯朵(Modesto)擁有大片農場,農場上10多幢房子是安慈小時候跟著他合建的,他告訴我,他找水源從不假他人,也是用柳枝佔卜找水源。本書在「氣輪」一章所談的擺錘測量也是相同的原理

近代一位法國物理學家寶維斯(Antoine Bovis)用鐘錘原理發展出「寶維斯尺度」(Bovis Scale),有系統地用數據來測量並記錄物質的能量,任何東西都可測量出用數字代表的值。對生物體來說,6500單位以下是負值,對健康有害;6500為中性,不好不壞,若是對健康有益,必須至少在8000以上。比如說,如果將之用來測量地理,所得之值若是低於6500則不適合人居住,可能是地下水脈流經之處或正好是地球輻射線較強之處。另外,教堂鐘聲為11000,宗教廟宇為14000。

若用「寶維斯尺度」來測量人體,在細胞層次上,癌細胞都低於6500,正常細胞的DNA 高於6500,至於全身的能量,有病的人測出的數字低於6500,感覺疲倦的正常人為6500,身體健康的人為7500,精力充沛的人為8500,有能力療愈別人的人至少是8500,有靈媒能力之人至少9000,不少長期修行者所測出的能量值遠超過10000。

「療愈就是透過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把低頻能量提升成高頻能量」

所謂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

共振產生的挾持效應」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出發,卻準備帶各位走一趟心靈之旅,心物本來就是相互融合的
我們發現許多西方近代偉大的心靈,越深入其物質科學研究領域,就越能體會心靈與物質的相通之處。例如從玻姆全息宇宙觀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一多相融溶的「華嚴世界」——整體包含個體,而個體也包含整體的訊息,每一個體都是本自俱足的

在接下來的章節,我們會從「自性本體」、「高層自我」逐步認識到「低層自我」,在生命藍圖的暗示下,我們會體會到所謂「療愈」,其實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愈,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愈的所有密碼,只等著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

就像華嚴世界一般,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讀者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愈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本文作者/吳至青、賽安慈
摘自<還我本來面目>
由商周出版社發行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愛是高頻的振動







恐懼是一種沉重的振動(低頻率)平靜、和平與愛輕的振動(高頻率),然「幽默可以解決困難的情境並且能提升能量」則是治療悲傷的蜜糖,其高頻與輕盈的振動,可以瓦解與改變低頻與沉重的振動,如當在極度恐慌的狂暴時,就像是在無法控制的大火災中,此時若有一個平靜的人在場就能澆熄火焰,減緩每個人的恐懼。

摘自<靈性法則之光>書籍


愛頻共振身心靈研究讚:
「愛是高頻與輕盈的振動,可以瓦解與改變低頻與沉重的振動,所以一個平靜且具有愛的人即能透過最高頻的能量,來減緩每個人的恐懼,換言之,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漢醫診斷的原理



身體藉由十二經絡的設計,維繫個個器官組織與外在環境的共振協調,在亂度的發散與收斂之間,形成動態而平衡的穩定系統,這樣的生命系統是健康的,一旦失去平衡進入混亂、解構和崩潰,對應著正是醫學上的疾病、衰老與死亡。



西方醫學以顯微鏡下有形的病理變化分類並定義疾病,就像汪洋大海之中一座座孤立島嶼般,可以清楚發現並辨識其特徵。可惜真正的疾病世界,也像海洋一樣浩瀚無際,只有少數陸地浮出海面而大多數水域暗潮洶湧,難以藉由可見形體分類並定義實質

因此,漢醫透過無形「氣」的變化看待疾病,也就是波動的性質,轉換到頻率領域,就可以掌握疾病的連續變化與相互加乘。雖然抽象,但很實用,其實就和西方科學電機工程中信號與系統的原理與應用完全一致。

當身體出狀況,就好比迷航於大海之中,只有大自然日、月、星、辰的週期變化指引出經緯的座標位置與歸途,而無法像在陸地一樣透過地圖上標示的地標與道路,找到回家的方向。

西方醫學的病名與診斷就像有限島嶼地圖上的地標與道路,雖然鉅細靡遺卻只適用於陸地上。相對的,漢醫的大夫就像遠航於海洋中的艦長,除了敏銳五官感覺與觀察力,更重要的還必須學習頻率領域十二維度經緯定位的人體經絡航道運行圖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能量的實質




什麼是能量?看是一個老問題可是過去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是那麼完善。以前,人們總是把能量定義為物質運動的一種度量;還有定義為物質做功的能力。這種定義,只是看到能量的功用方面;並沒有揭示出能量本身的實質問題。

人們都知道,各種光,可見的、不可見的光,電場,磁場,各種高能射線,等等,它們都是能量物質,中國的古聖先哲,把它們統統稱之為「 」;現代科學統稱為能量場。無論是高能量場,或是低能量場,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性:都是不斷運動的物質波。那麼,在這裡,就可以給能量第一層定義能量是運動著的物質波、或者叫做「光」

現在,人們都會提出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宇宙中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家李政道先生曾經提出:宇宙是怎樣的發能方式?

現代科學告訴人們:閉合金屬線圈在磁場中旋轉運動,就能產生電動勢,或者叫電壓,它實質上是一種能量場,是電勢場,是電勢波。電勢場在金屬閉路線中推動電子運動形成電流。電場運動要產生磁場;電流運動也要產生磁場。高壓輸送電路,電壓越高,產生的輻射能量就越強。任何波長、任何能量強度的光,都是物質中的分子、原子、電子、離子及其任意大小的組合體,在不同運動速度、運動頻率中發射出來的不物頻率的物質波任何強度的聲波,都是不同物質的不同振動頻率發出來的。類似例子,不勝枚舉。

任何人從上面所講的這些事實,都能夠輕而易舉地得到這樣的科學結論: 任何物質運動,都能產生能量物質波
因此,我們可以給能量下第二層定義
能量是物質運動產生出來的、是運動著的物質波、能量場
那麼,能量能做功,能轉換形式,等等,那是能量的功能、功用問題。
從上面講的事實,也不難得到這樣一個科學結論: 任何物質運動,都是宇宙能量的一種發能方式

不同的物質運動形式,產生不同形式的能量:如 機械能 , 內能 ( 熱能 ), 光能 , 電磁能 , 化學能 , 核能......太陽能 , 水能 , 風能 , 潮汐能 , 地熱能 , 煤 , 石油 , 天然氣等礦物燃料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引力勢能......它們主要涉及到的是能量轉換和能量的功用問題,並沒有涉及這些運動後面的產物問題。這是一個特別要注意的認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