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

是最高的能量-可自然和諧共振及平衡我們的身心靈,歡迎大家探索研究 - 本!

https://www.facebook.com/FrLove.Study

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探尋「氣」的神奇頻率




中醫裡所說的「氣」,可以用科學檢驗的出來嗎? 科學家王唯工用一面大鼓敲開了這團迷霧, 了解氣頻率振動的原理,也許可以治好更多疾病?

用物理學解開氣之謎

從數學、物理化學到氣與經絡,身為一個講求實證的科學家,王唯工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複雜的生命現象?

中央研究院物理系教授王唯工認為,目前的西醫理論,並不足以解釋血液循環的因果,真正的能量傳送是氣而非血。「按流體力學觀點,心臟為何不將血直接打出去,還要經過一個大轉彎的主昇動脈?能量早就耗盡了,」他提出質疑。

事實上血液僅佔循環能量系統約5%,其他的95%,他認為應該就是西醫所忽視的「」。

1980年,王唯工與專長流體力學的夫人王林月英開始一連串的研究。

剛開始用氣球和乳膠管模擬人體的循環器官和血管,觀察它們之間的震動和變化,只要夾住任何一點,共振頻就會改變,動物實驗也有相同結果。

人體內的血液循環靠著壓力波經過共振作用傳遞到全身,就是心臟打出來的壓力能量

心臟幫浦將血液打出來時是流量但經過一百八十度轉彎的主昇動脈後,轉換成能量

血液撞主昇動脈如同打鼓一樣,「咚」一聲開始震動,然後沿血管將能量一路傳送到各器官組織,這個震動就是氣的來源

王唯工也發現,主昇動脈上方恰巧是壇中穴,與古代典籍提到的「氣聚壇中」概念不謀而合,氣功中經常運用到這個穴位。

分析不同的共振頻率發現,身體的每個器官、組織,都有自己的壓力波(整個血管包含血液的脈動),及一定的共振頻率,如同音樂的頻譜一樣,有諧波的變化。

譬如,心臟打出的頻率是第一諧波,之後便分到不同的器官經絡。譬如進行到肝之後產生第二諧波,進行到腎之後產生大三諧波等,像樹枝一樣,慢慢地一個個器官和經絡便衍伸出來。共振頻率相同的器官組織會聚集在一起,正好對應中醫的經絡系統。例如胃經的共振頻率是五,胃本身也是五。

當某一經絡受傷,局部循環受阻,造成缺氧現象,共振頻率就會改變

脈波心臟輸出,加上血管器官共振的結果。脈診儀便是利用這個原理,測出異常的能量及頻率變動,找出身體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譬如用牙籤直接刺激人某一經絡的穴道,再用脈診儀測量發現,同一經絡的穴點能量明顯降低,「經絡之間的穴道處於相同頻率,所以會相互影響,」王唯工提到。

此外,器官供血量也會影響共振頻率。能量愈高,頻率愈低。實驗發現,身體內部五臟(肝、心、脾、肺、腎)及其經絡屬於低頻,經絡愈往外發展,頻率相對提高,能量也變小,如周邊體表的六腑及經絡(膀胱、三陰交經等)都屬於高頻



傷,阻礙血液循環

對王唯工而言,循環共振理論不僅是單純的研究報告,也是他的「救命恩人」。

「我從小身體不好,差點活不下來,」烏黑的短卷髮,眼睛發亮,59歲的王唯工看起來相當年輕。

他指著額頭中央一元銅幣大小的凹陷說,「你看,我印堂這裡有個凹陷,」他右側頭部還有幼年被石塊打傷的舊傷。

他笑著比喻說,以前自己的頭看起來就像黑灰的鍋蓋,坑坑洞洞。

這些舊傷讓他腦部血液循環減少,只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十多歲的青春年少,他頭暈、耳鳴、鼻涕倒流,牙齒每一顆都會搖,每天只能看書一小時,之後便無法思考。

經常上課上到後面就完全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整個腦袋準時罷工,超過時間就不肯合作,連醫師都束手無策。

「當初只是想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怎麼樣可以多唸五小時書,」念物理的王唯工從大三開始練太極拳,也開始讀《皇帝內經》和《本草備要》,最後是循環共振的實驗,讓他找到了答案。

,是阻礙循環共振的元兇,經絡上有傷,造成阻滯,久了必然影響整條經脈的血液循環,造成身體的損傷。

王唯工利用拍打、刮沙、按摩等物理治療的方式,為自己做復健,以共振方式增加氧氣循環,十多年的時間,他頭上的傷口凹陷漸漸平復,頭部含氧量是以前的五、六倍。他現在最開心的是「每天可以多看四、五小時的書。」


健康靠自己,放鬆最重要





從科學到生活,勤練30年太極拳從未間斷,王唯工發現,放鬆、放下,不僅是物理的道理,也是生命的道理

他在實驗中發現,靜坐或安靜放鬆時,脈波的變化如同入定狀態,心臟自然將血液均衡地分布到各個器官組織中

健康毋須外求,最重要是啟動自我療癒的功能,讓身體回到原本的平衡狀態

信仰、打坐、祈禱,甚至走路,「只要放鬆、放下,所有的方法都有好處,」王唯工認為,這很像安慰效益劑──只要相信,就會健康。

至於宣稱可以把氣運到某些特殊器官的氣功,王唯工認為,這些並不適合當做日常養生功法。

「你把血液帶去特定地方,其他器官的血液循環會不會受影響?」王唯工認為,不如好好練習內功,像是靜坐或放鬆,只要放鬆,身體的電腦自會安排最好的循環方式,將血液輸送到需要的地方

王唯工實驗室的學生,經常帶領中研院其他院所的同事一起練習香功。

不用意念,單純鬆動關節,做的時候什麼都不想,像傻瓜一樣,「就這麼簡單,沒什麼了不起,」王唯工在草地上示範太極招式,柔軟的姿勢變化中極見力道。

近來,王唯工將循環共振的模式延伸至體外,運用相同能量可以相互取代的方式,發展出可以減輕心臟負荷的特殊水床,但目前仍屬動物實驗階段。

諾貝爾物理學得主楊鎮寧曾說,做研究就像玩拼圖一樣,你會發現自己那一塊放下去,一切就有了意義。從物理、半導體碩士到美國約翰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王唯工放棄熱門的神經傳導研究,投入冷門的循環及中醫科學化驗證,「我覺得我已經找到那塊拼圖了,」他信心滿滿地說。


脈診儀如何看?

脈診儀測脈的波動,並用程式分析是身體哪裡的循環出問題。

脈診儀主要有三個指標,以正負為單位:

能量(energy)也就是所謂的

相位(phase)是指中醫的血份,也就是組織結構的變化

缺氧指標(ischemiaindex),就是能量與相位的標準差,指的是微循環開口的程度

當血液循環不足時,微循環開口增加,脈波不穩,缺氧指標升高。譬如測出腎的相位是負時,表示腎臟組織可能已經出現病變,若缺氧指標升高,則表示腎的循環狀況變差,組織受損的情形愈來愈嚴重。



摘自:康健雜誌52期 2003/03/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